寶寶很會“看眼色行事”,這樣好嗎?

2010051109:41

寶寶很會“看眼色行事”,這樣好嗎?

 

 

到了三四歲,寶寶就明顯地表現出會“看眼色行事”的特點來。會看眼色行事,也就是寶寶會根據別人的眼神、表情、手勢等非言語線索來對自己的行為作出判斷,並調整自己的行為,以使自己的行為獲得別人的認可。

  可不要小看寶寶的這個本領,會“看眼色行事”,是寶寶在對社會情緒的認知、判斷以及自我行為的調節控制方面都有所發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心理特徵。會“看眼色”的寶寶,既要懂得成人對不同的行為會持有不同的態度,又要能夠識別成人的表情,以及表情所代表的內部感情。同時,還要懂得成人對於好壞行為的不同標準,這是很不簡單的一件事。

  寶寶為什麼 “看眼色行事”? 關於這個問題應該一分為二地看待:

  一方面,從寶寶的心理發展水準來看,在這個階段,隨著寶寶心智的成熟和交往水準的提高,他在社會性發展方面已經具備了體察成人的情緒和態度,並調整自己行為的能力。這可以說是寶寶社會性的正常發展的結果。也就是說,寶寶已經學會了用非語言的交流方式與別人交流。

  “會看眼色行事”,可以讓寶寶在與成人的交往中,學會明辨是非,懂得好與壞的行為標準;同時,也會促進積極的社會交往。寶寶在日常交往中,需要與同伴之間相互協調和彼此尊重,這樣才能夠愉快地交往,共同遊戲,而在相互交流中,注意察言觀色是一種很有效的方式。

  另一方面,寶寶為了避免受到懲罰和責備,而故意討好成人而使用的技巧。寶寶在這方面的“本領”主要是由於成人不恰當的教育方式造成的。由於成人過於強調自己的權威性,在與寶寶的互動方式上,忽視寶寶的意見,經常以命令、強制、壓抑等方式對待寶寶。或者過多地向寶寶傳遞消極的情緒,容易發怒,情緒表現不穩定等。這樣容易讓寶寶在與成人的交往中,失去自信心和平等意識,所以,不論做什麼事情都要看大人的眼色行事,缺乏主見,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凡事都要成人來決斷,不敢嘗試新事物。而這樣導致的後果是,對任何事情都不敢承擔責任,喜歡把責任推卸給其他人。

  父母應該如何向寶寶正確地施“眼色”?

  鑒于“看眼色行事”是一種具有兩面性的心理特徵,所以,父母在教育中,要考慮到其利與弊。針對寶寶看眼色行事的兩種不同方式,父母既要積極地培養寶寶的社會性,也要避免自己消極的態度和教育方式對寶寶的不良影響。

 

 

 1、對寶寶採用眼神進行教育。3歲前後開始的家庭教育,希望父母不是用命令,而是採用眼神對寶寶實行教育。寶寶始終在觀察父母的生活態度和習慣,即使不用語言進行教育,看到母親的態度後,寶寶也會學到什麼是允許的、什麼是不允許。母親應當有意識地注意採取能成為寶寶榜樣的生活態度。

  2、要堅持是與非的標準。寶寶不能夠看眼色行事,原因之一可能是他們不能夠明確地分辨行為的好壞,不清楚成人的標準是什麼。如在寶寶作出好的行為的時候,就用微笑、滿意、高興的表情,在寶寶表現出害怕的時候,就用鼓勵的眼神,在寶寶作出不好的行為的時候,就用生氣的神情來制止他。在這裡,應該注意的是,用非語言方式與寶寶交流要保持一以貫之的態度,好的行為就予以肯定,不好的行為就加以否定,前後標準要一致,這樣逐漸讓寶寶分辨清楚是非曲直,並以成人的態度為參照形成自己對於是非的不同態度。

  3、成人之間的教育方式要一致。這主要是避免看眼色行事的負面影響。如果成人之間的教養方式不一致,並且成人之間不能夠很好地溝通和交流,這種矛盾不能化解的話,就會讓寶寶處於夾縫中,為了更好地生存,他必然會討好雙方,看著雙方的眼色行事。這樣就會讓寶寶形成不一致的態度和行為方式,甚至會在心理內部形成衝突,如果這種衝突不能夠解決,就會構成自我認同的危機。

  會“看眼色行事”是寶寶心智成長的一個表現,父母一定要正確地認識和對待,要給予寶寶正確的“眼色”,讓寶寶可以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