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狀況下不能餵母乳???

2009061308:16

什麼狀況不能餵母乳?



消基會統計,我國產婦餵母乳比例,居世界倒數第一位。

個人發現,少數醫護人員不但未鼓勵產婦餵母乳,有時反

而以一知半解的常識,勸阻她們再哺乳是重要原因之一。



王醫生說常見到一些年輕媽媽,在餵食兩星期母乳後,就

因感冒、拉肚子等小理由,在私人婦產科的「密護」指導

下,放棄了母乳。



事實上,一般產婦都應該有能力餵母乳,禁忌非常少。普通

感冒並不會從乳汁傳染給嬰兒,而是經由空氣及雙手,所以

媽媽只要多洗手,並在接近嬰兒時儘量戴口罩即可,沒有必

為此而停止餵母乳。產婦腹瀉也一樣,腸炎的細菌或病毒並

不會經由乳汁傳染,該注意的雙手及各種用具的汙染。

 

下面舉幾個比較實用的常識,供有心餵母乳的產婦參考:


  1.  有心餵母孔的孕婦或產婦,應對自己有充分信心,現代人

營養那麼好,沒道理比古人更「奶水不足」。教科書提到的

一句話:「有信心能成功餵好母乳之母親,往往就真能如其所

願」,非常值得介紹給年輕媽媽。當然懷孕期先與小兒科或

家庭醫師科醫師先討論餵母乳之一些問題並在其指導下,做

好乳房護理之準備工作,更能使餵乳成功。



  2.   B
型肝炎帶原者仍可以餵母乳,因為乳汁中之肝炎病毒

量極低,餵母乳顯然不足傳染肝炎主要途徑,何況,母子關

係親密,不餵母乳照樣可以從別地方傳染。更重要的是現在

新生兒都已有疫苗可以保護了,母乳應無問題。



  3.   黃疸的新生兒並非不能餵母乳。台灣新生兒出生四、五

天有黃疸的可能占一半以上,而此時間發生黃疸,主要是生

理性,與吃母乳並無關連。只有部份在長期後仍有持續性黃

疸的小嬰兒,找不到其他原因,才有必要暫停母乳,不過也

只要暫停四到五大即可。如與母乳有關,此時即會黃疸消褪

,又可再吃母乳。如黃疸與母乳無關,則停吃母乳也沒有用

,必須另找原因。



  4.   不要母乳與「牛奶」(其實應該說是「嬰兒配方奶」才對)

兩種奶同時餵食。因為會讓小嬰兒混淆,而且可能因奶瓶較好

吸食,結果嬰兒不願再吸母乳,失掉了吸允刺激,乳汁分泌就

會減少,嬰兒吸不到就更排斥母乳,到最後就真的「沒有奶水」

了。怕奶水不足,其實是要再多讓嬰兒吸允,而不是準備好

配方奶粉在一邊等待「一、兩次母乳就比較沒關係。在一邊等

待「上陣』。當吃母乳兩三個月後,可以用配方奶取代一、兩

次母乳,方便媽媽做點自己想故的事。此時嬰兒已適應了,就

比較沒關係。



  5.   吃完母乳後如能安睡兩二小時,體重照理想增加(但不必

緊張地天天量)即表示母乳夠。如果每日排尿少於6次或呈深茶

色,每次吸乳後不肯安睡,生長有遲緩現象十則可在醫師指導

下,添加配方奶,此情形並不多見。



  6.   媽媽生病有必要服藥時,仍可以吃藥,不過要告訴醫師

在餵母乳,讓他開藥時注意一下。



  7.  真正不適宜餵母乳的情形包括:肺炎、尿道炎、泡疹、

水痘、敗血症、腎炎、乳癌、子癇、出血疾病、結核病、

傷寒、瘧疾、精神病等較嚴重的病。如有心餵母乳,仍然

可以在疾病已控制,並證實已無感染危檢後,開始再餵母乳

。在暫停母乳期間,應以擠乳器擠奶,以免分泌減少。



  8.   過去有人認為乳腺炎就要停餵母乳,事實上繼續餵母乳

使乳汁排出,並另外作熱敷,反有助於乳腺炎恢復。



  9.   剖腹產仍何餵母乳,大約生產過12小時後,產婦清醒而

且狀況不錯就可開始哺乳,並採半坐臥式。



  10.  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甲狀腺問題或癲癇,仍可餵

母乳,唯更需小兒科醫師或家庭醫師指導。

 

本文摘自網路 (王英明醫生提供)

2009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