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製藥酒必知4個常識

2011020707:26

 自製藥酒必知4個常識

 

藥酒是中醫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藥酒因入酒的藥材不同,保健功效各異。大多數藥酒有通經活絡、祛寒止痛等效果。對於想在家自製藥酒的朋友們要注意了,藥酒的製作和飲用都很有學問,下面就跟小編先來學習下吧!

  1、選材、配製

  問題 :什麼藥材都可以泡藥酒?

  專家說,養生藥酒配方常用的中草藥主要包括補氣藥、助陽藥、養陰藥、安神藥、養血藥、活血化淤藥、祛風寒濕藥和一些芳香化濁、芳香開竅、理氣消食等類藥物。就算認識其中的一些藥材,大多數民眾也不見得知道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藥材。所以,應該找醫生開方抓藥,而不是自己隨意買藥材。否則,不但可能不適應自己的體質,還有可能遇到川烏、草烏、附子等有毒的藥材,對健康造成極大危害。

  問題 :只有高度酒才適合泡藥酒?

  配製藥酒一般選用釀製精良的白酒(即曲酒、白乾、高粱酒、燒酒)、黃酒或南方人喜愛的米酒做酒基,其中,又以高粱釀製的白酒和糯米釀製的黃酒為最佳。酒的度數越高,則浸出效果越好。通常40-60度之間的高度酒溶解、浸出藥材的有效成分的效力強且時間短,藥酒功效也較好。但高度酒使用範圍有限制,對於不能或僅能少量飲用低度酒的人無法飲用,另對人體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及精神和性功能也有影響。所以,酒基的度數一般選擇20~40度的中度酒為宜。

 

2、配製

  問題 :泡酒的藥材越大塊越好?

  在藥店所見的藥酒經常是將大塊的藥材放在酒裡浸泡,據說這樣泡的酒藥效更好。但專家表示,這不過是供廣告、展示所用,真正泡藥酒應該是將藥材挑除雜質、篩選漂洗、晾乾,再碾搗、切細,最好製成飲片,再放進酒裡密封浸泡。每天搖動一次,一般10-20天后就可飲服。藥量與酒量的比例大約為50克兌500克。第一次酒液服完後,還可酌加白酒再浸1次,然後濾去藥渣飲用。過濾後的藥酒應當是澄清明淨的液體,顏色為黃色或深、淺褐色。

 

問題 :泡藥酒就是直接把藥放進酒裡浸泡嗎?

  藥酒的配製有冷浸法和熱浸法。前者是將藥材處理好後直接放進酒裡密封浸泡,後者則是將處理好的藥材放進酒裡,用隔水煮沸的方法將其溫熱甚至沸騰(亦稱隔水煮沸法),即止。相比較而言,冷浸法更適宜家庭製作。

 

3、儲存

  問題:藥酒泡久一點也沒關係,酒能殺菌,不會長霉,是嗎?

  專家說,配置好的藥酒應將酒瓶蓋用膠布密封,貼上標籤,註明名稱和日期,置陰涼處存放。一般來說,背陰處是最適宜放置藥酒的地方。但即使溫度、濕度都適宜,藥酒的浸泡時間最多也不能超過2個月。否則,由於酒精揮發導致藥酒裡的酒精含量低於20%,藥物易發酵、變質和霉變。此外,有些藥物不能浸泡時間過長,如紅花泡製過長久而不去渣,酒色會由清澄變混濁,影響口感。

 

4、飲用

  問題:藥酒是不是什麼人都能喝,喝多喝少都沒太大問題?

  藥酒雖好,不對症、不適量也會有害。專家指出,藥酒的一般飲用方法是每次飲用10-30毫升,每天飲用2-3次(即飯前一小時內、飯後30分鐘內、睡前30分鐘內),或者依病情及所用藥酒的性質、濃度而調整。應辯證辨病,選擇適於自己飲用的藥酒。

不善飲酒者可只在睡前飲少許。嗜酒者,飲藥酒也不宜過量。如遇感冒、發熱、咽喉痛及氣管炎等,均應停服。婦女月經多時,活血類藥酒要慎用。另外,高血壓、心臟病、肝臟病、嚴重胃病患者也應慎用。

 

飲用藥酒以秋冬涼爽或寒冷季節為宜。酒量小的人,可加入適量冰糖(或蜂蜜),或按1:10的比例兌上適量的溫開水,攪勻後再飲用。